無論在哪個時代,戰爭似乎都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而且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醫學明明是救人的學科,但是它的快速發展同樣受到了戰爭的巨大推動,而且戰爭的規模越大,它的發展速度就越快。
最典型的例子,當然就是改變醫學史的青黴素。
如果沒有規模浩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天知道人們什麼時候才會關注青黴素這種藥物,並且投入巨資去研究它,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可能。
再早個二十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外科學的進步簡直是以超越人類想象的速度在進行,比如說外科創傷的處理原則,也就是約翰剛剛提出的那些東西,再比如說其實早已經出現的輸血技術……
在後世普通人的眼中,輸血似乎並不是那麼複雜。
採血車把人們的血收集起來,送到血站,然後再供應給醫院,有需要的病人時做好配型,然後輸入病人體內就可以了。而在實際上,這在一百多年後確實也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技術,需要的只不過是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細緻的工作而已。
但是在19世紀末的時候,輸血是真正的“醫學前沿”!
哪怕專門研究這個的醫師們,也不知道抽取多少鮮血才不會對人產生影響,不知道在抽血之前要檢查一下供血者是否患有傳染病,也不知道輸血有可能對病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當然更不知道在輸血之前應該把鮮血和病人進行血型的比對……對了,因為約翰·亨特拉爾先生的出現,不少人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還有一些人開始按照他的方法進行血型的配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