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懵懵懂懂的想法在埃爾利希的心頭萌芽,讓他在進行動物實驗的同時開始了自己漫長而艱難的思索,而在卡爾斯魯厄,約翰﹒亨特拉爾先生則是在卡爾﹒本茨先生的帶領下,拜會了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未來的另外一位大牛赫茲教授。
今年剛剛28歲的赫茲教授,長相頗為英俊。
事實上赫茲之前是在基爾大學任教,去年的時候基爾大學本來想要任命他為物理學的副教授,但是心比天高的赫茲先生最終選擇了卡爾斯魯厄,因為工業大學給他提供了一個教授的職位。想想的話約翰也覺得這位教授挺有意思,從東北部的基爾跑到西南部的卡爾斯魯厄,這位赫茲先生可算是非常具有“流動性”了。
事實上這也是這個時代德國科學家們的一個特點,很少有人會在一個學校待上一輩子,往往哪個學校有更好的條件或者更高的待遇,科學家們就會毫無顧忌的投奔過去。正是這種堪比後世的激烈競爭,讓德國的科技水平在19世紀後半段突飛猛進,無數的年輕科學家們脫穎而出,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此見到了年輕的赫茲之後,約翰一點兒都不意外。
19世紀的德國科技界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哪怕赫爾姆霍茲、菲爾紹等人依然如日中天,但是歸根結底他們的主要成就是在幾十年前做出的。再加上科技的進步已經開始漸漸加快,所以年輕的教授、副教授層出不窮,佔據了很多中小型大學的很多位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