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史可法和吳三桂站在南昌府南部的江北軍大營中,看著荷蘭工匠擺弄的新式臼炮。
說是臼炮,倒不是說是迫擊炮比較貼切。
明代中國有很多臼炮。因為鑄炮工藝的限制,明代地方軍鑄造的火炮無法承受高膛壓,自然就無法制造彈道較直的紅夷大炮。鑄造膛壓較小,彈道較彎的臼炮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這些臼炮中又以戚家軍裝備的虎蹲炮最有名。
史載虎蹲炮身長二尺、重量達到三十六斤。炮由熟鐵製成,每次用火藥七八兩,可發射五錢重的鉛彈一百枚。也就是能散射總重三斤半的霰彈彈丸。
不過這些臼炮作為使用實心霰彈的滑膛炮,即便是拋射,也只是小角度的拋射炮彈。拋射的目的是為了讓初速較低的炮彈射得更遠,而不是為了繞開障礙物射入壕溝中。
一般這些火炮的拋射角度最多也就三十度。
不過臼炮和迫擊炮的區別也只有射擊角度不同,在工藝和結構上,兩種火炮是類似的。李植髮明的迫擊炮雖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仿造的難度是很低的。
荷蘭工匠擺弄的這門臼炮,已經能稱為迫擊炮了。這門迫擊炮使用螺桿調整角度,以六十度朝上的姿態立在地面上。
荷蘭工匠從彈藥箱中掏出一枚小炮彈。
“尊敬的兵部尚書閣下、尊敬的總兵閣下,我們研究了你們送給我們的虎賁軍小炮彈,發現這種爆破彈結構很簡單。經過拆解和研究,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這種小型爆破彈的製造方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