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土地勘測,李植就開始推進灌溉系統的建設了。
一方面,李植開始擴大龍尾車作坊的規模。光靠五個炮匠鑄造龍尾車速度不夠,李植又從附近州縣找了三十個會鑄造銅鐘的銅鐵匠,和炮匠們一起鑄造龍尾車。三十五個人一天能生產七臺龍尾車。
灌溉系統依賴的三條小河的河道深淺不一:有些地方河道不深,用一臺龍尾車就能把河水揚到灌溉水渠裡;有些地方河道則比較深,需要兩臺龍尾車接力才能抽到水。算下來,九萬畝旱田需要八百多臺龍尾車。李植要在二月春小麥播種之前準備好八百臺龍尾車,日產七臺勉強夠用。
當然李植這水車不是白建的,李植準備對佃田收取三成地租,這些造水車的錢半年就能收回。
另一方面,李植開始組織難民建造灌溉水渠。
李植設計的灌溉水渠上寬一點五米,下寬半米,剖面是一個等邊梯形。灌溉水渠底部比地面高一些,這樣農戶只需要扒開水渠就可以從水渠裡引水灌溉。水渠靠近河道的地方離地高一些,遠離河道的一側則相對低些,這樣水就會往遠處流動。
每道水渠灌溉兩百畝旱田,共有水渠四百五十道,每條水渠長約九百米。
水渠是夯土築成的,沒有別的材料,只需要流民們出工出力修築就可以了。
幹體力活需要吃飽飯,李植停了粥棚,開始給這些難民供給管飽的白米飯——這些貧民為李植開墾新田,總不能餓著他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