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作坊失敗了幾次,最後在李植的指導下,用了二十天時間摸索出了技術,成功使用鐵坯造出了銅炮。這種新方法造出的銅炮炮身上沒有蜂窩氣孔,質量要遠遠好於泥坯鑄造的銅炮,不但提高了鑄炮的成功率,而且降低了成品炮的炸鏜機率。
而且用鐵坯鑄炮鐵坯可以重複使用,省卻了鑄模時間,鑄炮速度大大加快了,三天就能鑄造一門銅炮。
不過李植不滿足於此,李植又讓匠人們鑄造鐵芯銅體大炮。所謂鐵芯銅體大炮就是先用生鐵鑄造炮芯,待炮芯冷卻後用鑄模包裹炮芯,在鑄模中炮芯外面澆鑄一層青銅。
這種造炮方法是明末中國的一項發明,可惜在原先的歷史上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明末中國的鑄造技術並不落後於西方。明廷和後金長期的戰爭中產生了對先進武器的需求,鐵芯銅體大炮便應運而生。這種新式火炮能以較少的材料承受較高的膛壓,降低了火炮的重量。同時生鐵熔點較高耐磨性較好,因此這種技術提高了火炮的壽命。不僅如此,因為青銅較為昂貴,鐵芯銅體炮節約了用銅,還降低了鑄炮成本。
李植讓炮匠們按這種方法摸索、製造火炮。
李植選擇的第一種野戰火炮是這個年代的米寧輕型長炮,這是一種84毫米口徑,使用六磅炮彈,炮身長兩米的前膛炮。這種火炮的直射距離是四百米,最大拋射射程三千二百米,標準炮重九百斤。不過李植使用鐵芯銅體技術鑄炮,炮重可能可以下降不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