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作為文人唯一的上升通道,可不是像後世那般有個學籍,報個名就可以考的。
單以解試為例。
因各地考生人數多少不等,差距大者,乃至上百倍。然無論多少,朝廷這些年在解額分配上已經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分配給各州郡的錄取指標亦已固定。
但是,即使做得再公正,這偌大的國家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總會有的地方給的多,有的地方給的少。
打個比方:
東南州軍解者,二三千人處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競爭之慘烈可想而知。
可是,西北州軍取解,因文教不興,應舉者甚少,個別州郡不過百人,而因各種原因,解額給的卻不能少,所解至十餘人,是十人取一人。
那麼問題就來了,那邊是百裡挑一,這邊是百里挑十,肯定是這邊容易中啊!是以,東南之仕假借西北戶籍到西北應考的甚矣。
所以,朝廷在調控解額,盡力爭取平衡的同時,亦嚴抓戶籍審查,讓考生儘量在家鄉取解,也就成了必然。
現在,范仲淹交代給唐奕做的事情,就是考試之前戶籍審查中的流程。
作為大宋的都城,開封每科取解都是人滿為患。除了“官二代”、“權二代”這些是沒有辦法的,對於普通考生的審查當屬前宋最嚴。
地方州郡要提前半年進行審查,而開封就要更早,尚有一年才到考期,就已經進入了審查程式。
其中規定,應試考生報名要遞交狀紙,上列姓名、鄉貫、三代情況等內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