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澶淵之後,宋遼又訂下盟約,互不收留逃民,且兩國貿易也以権場互市為主,理論上斷絕了宋遼之間的民間往來。西夏的情況也差不太多。
但是,也不想想,當世最強盛的兩大帝國之間,只靠雄州互市怎麼可能滿足民間百姓的商貨需求?
所以,官方雖然限制民間往來,但是,走私偷販依然是無法徹底斷絕的。
現在的情況可以說,就是都裝看不見。
宋、遼、夏三國似乎形成了默契一般,宋遼於河北兩路雄兵對峙,卻對西邊的大遼京西道和大宋河東路疏於防範。
而宋夏之間,於永興軍路軍戰不斷的同時,對於東北向的大宋河東路也是少有進犯。
如此一來,也就為民間往來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成全了太原這個特殊的存在。
大宋西北番民本就有党項一族,再加上遼地的羌人、西夏羌人以走私為業,把大宋的茶、絲、陶、鐵販入兩國,幾十年間從未間斷。
而西夏的青鹽、牛羊,大遼的牛羊、山貨也是大宋所需,致使太原各民族高度融合。
除了党項人、遼地漢兒,契丹商人在此走私了幾十年,有的也逐漸在大宋定居。形成了太原現在的格局。
唐奕等人下馬慢行,發現在街道兩邊的商鋪中,甚至能看到很多在開封都找不到的奇貨。
比如,大遼的松子、山核桃、山果等野貨。這些東西在雄州互市上都是極為搶手,遼人更是拿來當做國禮贈於大宋,可見其珍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