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05章 走自己的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二郎,你可知道,韓家為什麼派人過來?”

歐陽修開門見山,王寧安早就想過,緩緩道:“莫非他們擔心六藝學堂會衝擊韓家的地位?”

“不只是韓家,還有很多的河北世家望族!”

別看歐陽修一雙醉眼,但是很多時候,把問題看得很明白,只是醉翁不屑於同流合汙罷了。

自從黃巢起義,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

煊赫上千年的世家大族消失殆盡,大宋立國之後,科舉大興,寒門在官場上地位越發重要。

但是畢竟綿延千年,大族的影響力還在,尤其是河北,更是重災區之一。

翻開大宋的史書,父子同朝為官,兄弟幾個前後高中,比比皆是。數量之多,遠不是明朝能比的。

比如宋初的“三陳”,陳堯叟狀元出身,官至樞密使;陳堯佐進士及第,官至宰相;陳堯諮,也是狀元出身,官至翰林學士,三個兄弟,兩個狀元,一個宰相,簡直令人瞠目。

還有當朝首相陳執中,他的父親陳恕官至參知政事。

明相呂夷簡,他的兒子呂公弼官至樞密副使,另一個兒子呂公著更是官至宰相。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蘇,八韓,七曾,五蔡,還有范仲淹一家,都是煊赫的豪門,讓人高山仰止,綿綿不絕……

之所以會如此,除了這些家族子弟的確爭氣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漢唐的傳統還在,人們對父子兄弟為官,忌諱不多。這要是放在明朝,那些言官御史還不撲上來,把人給吞了。堂堂首輔徐階涼了自己兄弟一輩子,以至兄弟反目,張居正想要栽培自己兒子,弄得天怒人怨,父子相繼為相,在明代少之又少,朝廷的大佬更偏重栽培弟子,繼承衣缽,相比血緣關係,更加隱蔽,不容易招惹是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