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使司衙門裡,王堯臣對徐平小聲道:“雲行,自從朝裡的御史中丞換人,晏學士明顯來得少了,而且就是到了這裡,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興致問我們的事。”
徐平道:“人之常情,呂相公可不是什麼心胸豁達的人,讓他知道了晏學士天天混在一起,學士回朝之後日子不好過。”
王堯臣搖了搖頭:“晏學士為人太過謹慎了些,豈不知越是怕什麼越來什麼。”
能不謹慎嗎?朝廷裡的位子除了宰相和樞密使,晏殊大多都能幹,但也同樣沒有哪個位子非他不可。晏殊文采斐然,為此時的時文大家,但這個年代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文章寫得好的。而真論治績,晏殊沒有拿得出手的,他的功勞,大多都是在興辦教育,發現培養人才上面。這就很尷尬了,晏殊發現培養的人才現在還都是中下層官員,最多如范仲淹等人做到中高層,缺少堅定的政治力量支援他。
再過一二十年,朝廷裡的骨幹力量有一大半受過晏殊的恩惠,那個時候他的好日子就來了。至於現在,他還是不得不忍耐,而偏偏他又是個忍受不了清苦寂寞的人。
人各有志,徐平理解晏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不能強求別人做什麼。面對呂夷簡的壓力,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富國安民策》只要編好了,結合京西路的治績,呂夷簡強壓是壓不住的。徐平的政策是有經濟基礎的,是有政績擺在那裡的,是真正給了百姓好處得到百姓擁護的。改革要想成功靠什麼?群眾運動和上層政治鬥爭結合起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為現在朝裡的情況比較複雜,徐平還沒有鋪下身子到京西路的民間去,這次呂夷簡真要是強壓,不做任何妥協,徐平也不介意深耕群眾基礎,幾年之後把呂夷簡拉下臺來。不過是新舊衝突太過激烈,對社會的衝擊太大,徐平不想站到風口浪尖上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