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先秦的顯學之中,儒家的治國理論相對薄弱,基本沒有什麼系統性的統治教科書。要怎麼治理國家?儒家告訴後人的,是去看先王之治。不過有一點,儒家因為提倡隆禮尊賢,被視為鋪張浪費,幾乎所有的反對派都攻擊這一點。按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百姓最好吃飽了什麼事不幹,什麼事不想,不要有多餘的活動,或者稱為愚民。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消耗,什麼禮儀忠孝,都是多餘的浪費。至於娛樂,那更加是罪惡了,本就不應該有,所以也就不允許有。
正是因為治國理論薄弱,什麼樣的理政措施都可以向儒家裡裝。崇本抑末,重農輕商來自於法家,一部分儒者便就吸收了進來。節用愛民來自於墨家,一樣被吸收了進來。黃老之治,清靜無為,更是成了王朝新立時的標配,與崇尚文治並行不悖。
以上三項重要的治國舉措,與徐平現在推行的新政完全背道而馳,可以說都是建立在天下之財有定數上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李覯來破除這種觀念了。他由理論上提出了人之慾是天性,是正義的,而滿足人的這些慾望,則就是逐利。義利之辨,利與義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對立的,逐利與求義並不矛盾,這正是後世功利主義思想的源頭。
徐平需要李覯的理論基礎,正是在這一點上。追求滿足人的慾望是正義的,則就可以把滿足慾望的物質和精神產品定義為財富,人的慾望無窮,對財富的渴望也就無窮。而這樣的財富,可以透過人的雙手創造出來,接上勞動創造財富的提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