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看過轉運使章頻發來的文書,以及轉運使司轉來的樞密院的文書,徐平忍不住罵道:“欽州董知州是怎麼想的,這個時候招納蘇茂州的人,就不能再等幾個月?聽說交趾那裡已經準備好了今年伐占城,這下好了,有了欽州的事肯定不會再去了,必定把兵馬調到欽州對岸,死皮賴臉地要人!”
桑懌道:“這倒是小事,樞密院可是明文下令,不許西南邊州招納異國流民,要求欽州把人還回交趾,還提到了蔗糖務也不許再招人。”
“這個不用管他,我和馮知州會分別上書,支援董知州那裡。人都已經招過來並且安置了,再還回去,樞密院的人腦子壞掉了!”
徐平不以為意,樞密院的文書又不是聖旨,怎麼可能由著他們說怎樣就怎樣。北宋這個時候的官僚機構疊床架屋,人員臃腫,權力分散,這自然是利於帝王控制,但也導致政令不暢。
邊事屬樞密院管,所以他出頭髮文,文書裡的內容必然是在朝堂上商量定了的,但地方官也有提意見的權力。州郡大多事務歸於中書,徐平的蔗糖務則是屬於三司,地方官員怎麼會由著樞密院擺佈。哪怕這命令是宰相和三司使在朝堂上同意了的,屬下官員提出意見了也會再議,他們也要維護自己人。
至於樞密院管轄的武臣,除非是知州,其他人對地方事務也沒多大發言權。就是武臣知州,具體事務也大多歸於中書管,樞密院只是管著人事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