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財政上宋朝是個另類,嚴重依賴工商業收入和變相的人頭稅徵榷收入,特立獨行格外顯眼。徐平本來也很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直到他坐上了通判的位子,自己打理一州財政,才恍惚有些明白。
兩稅作為正稅,在財政收入中的地位自然最重要,當徐平開啟兩稅的賬籍,一道鹹平元年真宗皇帝給三司的詔書抄本便映入眼簾。
“方域至廣,邦賦實繁。責在有司,抑惟前典。今逋逃罕復,租調弗均,關市之徵,逮于山澤之產,鹹助軍國之資。宜令三司使以下,同經度件析以聞。歲用所額,無俾有闕,勿得增加賦斂,重困黎元。”
凡是宋朝主持兩稅工作的,必須以這道詔書為準,最關鍵的就是最後一句話,不管朝廷財政盈餘還是虧欠,不許增加賦斂。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永不加賦”。
這四個字是徐平前世從金庸的小說裡見到的,吹得天花亂綴,好像絕世秘籍一般造就了康熙這個千古一帝。實際上康熙的永不加賦指的是人丁稅,其它的稅種加起來一點都不含糊。這個稅種在宋朝是沒有的,而且清政府只執行了二三十年,就被他兒子雍正攤丁入畝變相廢除了。
沒什麼人提起的宋朝永不加賦政策卻被執行得非常徹底,而且不是指的每畝的兩稅負擔,而是兩稅的以州軍計的總額。換句話說,開墾荒地,下等田變成上等田,技術發展畝產量提高,每一州的賦稅總額都不變,這些措施帶來的好處都留在了民間。終兩宋三百多年,兩稅總額以州軍計算基本只有減少,沒有增加,更不要說中央層面了。每次方田均稅,基本是以均稅而不增稅為前提才能推行下去,王安石變法也不能例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