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見到大生自主研發的自動織機有些遺憾,不過司徒南的心情依舊是受鼓舞的,走出自動織機實驗室,他肯定地對張孝若道:“大生給了我不少驚喜啊!我對你們的自動織機抱有很高期望,一定要趕在日本人前面把這個寶貝研究出來。”
“嗯,紡織機械研究和製作已經成為大生重點發展方向,從去年開始,董事會就確定把集團收入的10%用於科研專案。為了目前這個自動織機專案,已經花了不少於100萬元法幣,將來可能還要花費更多,上海的許多紡織廠一年收入還沒有我們一個研發專案花費多呢。”張孝若答道,作為國內紡織業的支柱企業的當家人,他對大生紡織充滿感情,有更大的雄心壯志。
大生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家族企業發展成為如今美華財團控股的紡織巨頭,固然得到美華財團在資金、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援,點點滴滴也凝聚了張家父子的心血。儘管張孝若和大生的創造者、他的父親張謇經營理念有很大不同,喝過洋墨水的他更西化,除了重視技術研發,更在大生集團實施科學管理,現在美國流行的泰羅制就被他成功應用在大生集團旗下的各家工廠裡。這也是司徒南最看重張孝若的地方。
張孝若頓了頓,又笑著道:“集團旗下的紡織機械公司的收入一點不比我們在國內、南華開設的十幾家紡織工廠少。以前我們要大量從外國進口機器,現在我們自己生產的機器賣給國內其他紡織廠,這裡面的轉變若非親身經歷,外人是很難體會我們的感慨的。前些年,我在黃浦江碼頭看到一船船來自印度或者日本的紗錠、布匹傾銷到國內,心裡可著急了。幸好武漢政府以大魄力提高外國紡織品的關稅,保護南方地區的數百家紡織企業,不然大生的日子也不好過。沒有國內大大小小的紡織工廠支援,大生想從紡織生產企業向紡織機械廠商轉變也不容易。說到底,還是我們的工業基礎太薄弱了。當然,目前列強在國內投資的紡織工廠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大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到上海的日本紡織廠商,張孝若臉色為之一斂,感到一絲壓力,因為沒人比他更清楚日本紡織企業對大生集團乃至中國紡織業的壓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