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被餓怕了的廣大饑民中的一員,張楚十分重視糧食的生產,見識過後世糧食產量的他知道現在的糧食還有大幅增產的可能。
在張楚剛剛能站住腳吃飽飯的時候就命人開始了對糧食種植的研究。那裡張楚很難找到有學識又懂得耕種的人才,只能讓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和一些年輕的讀書人一起不斷的摸索記錄總結經驗,張楚能夠給他們的幫助也只有告訴他們儘量從種子和肥料這兩個方面想辦法。根據後世的經驗總產量較高的作物要數甘薯和玉米這些外來的作物。在明末這些作物已經傳入,但種植的範圍還不十分廣泛,單產也不是很高,徐光啟等人還曾做過推廣,但因為各方勢力的阻撓最終沒有成功。
張楚的想法是讓宋應星來繼續幹甘薯和玉米種植推廣的事,現在這兩種作物的產量不是很高,但卻也表現出來了耐旱,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的優點。透過不斷進行種子的最佳化,今後這兩種作物沒準能成為農民的救命糧。
宋應星對此當然不會推辭,濟世救人的情懷在這個年代大多數的讀書人心中還是很強烈的。
“張大帥,對我不用客氣,只要能讓窮苦百姓熬過饑荒,讓我幹什麼都行。您的那些農作物在什麼地方帶我去看看。”宋應星聽了張楚對當前這些農作物研究的情況,立即決定跟著張楚要把這功在萬世的工作做好。
“不急,那些農作物還在山西,我正派人運過來,看能不能適應東北的氣候環境,宋先生一路上舟車勞頓,先休息一下,再開始工作。”張楚知道這人才的保貴,可不想將這不可多得的人才累壞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