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巖後。
白鹿洞書院之中。
今日書院眾師生沐浴齋衣,漱口淨面,靜靜的坐在書院樹下蒲團之上,靜等兩位夫子前來講道。
因為聽講之人眾多,各個學子都是提前靜坐,深恐被擠到後面,聽不到兩位活聖人的言論。
楊易端坐在院內的大樹一側,盤膝四望,見眾多書生屏氣凝神,一臉肅穆,看來求學之心甚是堅決,倒也不好嘲笑。
學問千古事,有求學之心,縱然方向不對,那也值得敬佩。
天下間有兩件事不能嘲笑,一個是出身,一個是夢想。
這些士子中有不遠千里前來求學之人,也有附近的貧困學子一路攀巖方才到了此處,只為了能得聽大師講解經義文章,好使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已經是很令人敬佩了,雖然楊易並不覺得他們聽完講解之後,真的能達成所願,一展平生抱負,但對於這種求學精神還是不敢輕視。
到了紅日高升,遍地金光之時,有教授先生敲了敲雲板,咳嗽了幾聲,眾學子引頸前望,只見自後院緩緩來了幾人。居中一一位老者,灰白頭髮,戴著八稜帽,面容甚是嚴肅,在幾個老教授的拱衛之下走到了臺前。
當下有一個老先生在臺上說道:“魏了翁老先生因身體不適,不能講學經義,如今只有真老先生為我等傳經解惑了。”白髮老者到了臺上,躬身行禮,地下學子也都起身還禮。禮畢,各自落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