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愷從國子監回到家中時,一份大紅飛金,由皇太孫楊林親自發出,敬邀國子助教、梅莊先生包大駕光臨本府赴宴的請柬,像一顆燦爛發光的寶石一般擱置在案上。當天,國子博士蘭陵蕭該也接到了一份敬邀光臨出席赴宴的請柬。
包愷與蕭該都是國子監中的經學大儒,儒林之中極有名望,與河東王通、河北的劉焯、劉炫以及元善、何妥、辛彥之等俱為當世大儒,最為有名。其中如元善何妥等都為皇帝所重,居於朝堂之上,但也有一些大儒則一直隱居民間或者專心學問,河北的二劉河東的王通都無意仕途,一意傳講授課,而包愷與蕭該雖然在國子臨中任職,但也都只是一心講學而已。
河北二劉與河東王通三人,劉炫、劉焯二人是當時極為有名的經學大師,王通雖然年輕輩屬後進,但在河東的講學,卻招攬教匯出了一大群日後唐初時代的著名弟子。三人二劉在河北,王通在河東,而包愷和蕭該則在關中京師講學。
易風對於這些當代的大儒,是十分仰慕敬佩的,同時也有心想要招攬於帳下。易風並不想做什麼風流名士,他對這些大儒們示好,最重要的還是看好這些大儒在儒林士族之中的號召地位,可以說這些人都屬於開宗立派的一代權威,特別是他們多年講學,每個人都有無數的弟子。這個時代的儒者,可不僅僅是相當於後世的大學老師或者教授什麼的,這些大儒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這個時代讀書的人並不多,甚至還主要集中在那些代代傳承計程車族之中。而雖然隋朝已經開始了科舉考試製度,但實際上不過是初起步,一年一代的科舉考試出不了幾個秀才、明經,對於此時的官場來說,根本就沒有影響力。官場上主要的還是承蔭入仕和舉薦制,而除了官二代們的承蔭入仕,舉薦制和科舉制,最後都不過是那些少數士族子弟的入仕之途徑而已。正是由於這種讀書人當官,而讀書人又多被士族壟斷的特殊情況,進而導致了這些大儒們哪怕不當官,也依然對士林對官場有足夠的影響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