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淮”之說起自宋朝,一般指的是淮河下游地區,宋朝在蘇北和江淮設立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淮南西路稱淮右,明太祖自稱淮右布衣,說明他是個安徽人。
淮左,指的是揚州、淮安、南通、鹽城這一片蘇北地區,也包括最北端的宿遷和連雲港,當然了,宿遷和連雲港的生活習慣更像北方,說的是中原官話,和使用吳語的江南有明顯區別……在這些城市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揚州,但是隨著大運河漕運的發展,淮安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強。
漕運和鹽業是明朝的兩大經濟支柱,有明一朝,淮左是供應全國的食鹽產地,安徽是首屈一指的產糧基地,江南各省的棉紡織等各種商品也需要集中到淮安,然後從大運河運到北京,淮安因此成為大運河水路交通的重要節點,清廷在這裡設立漕運總督衙門,對安全防務非常重視,哪怕在寧鎮會戰最激烈的時候,漕運總督王文奎仍然留有一定的兵力,前些日子田見秀率領北伐第一軍進攻合肥,孔有德、譚泰率主力前去支援,為了防止淮安有失,又特意派來了八千多精銳清軍加強城防。
這八千多清軍被分別派往幾處要害,比如緊鄰運河的清江浦、武家墩,主力五千人進駐淮安城,加上王文奎原來的人馬,城中總共有七千多人的防守兵力,比王進才的部隊雖然少了些,但也不可小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