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夏去秋至,轉眼到了次年十月,十月初一,朝廷正式改年號為重和,此時距離科舉還有五個月,但京城科舉的氣氛也漸漸濃厚起來,每年的這個時候,就陸陸續續有各地的舉人趕來京城準備應考,一般參加科舉的人數都是五到六萬人,如果中間有恩科的話,人數會稍多,正好前年秋天發解試開了一次恩科,有經驗的官員便預測明年參加科舉的人數將達八萬之眾。
京城的客棧生意開始好轉,很多民房也掛出了臨時出租的牌子,酒樓、茶館、青樓、教坊、書坊等等行業開始期盼黃金時代來臨。
參加省試科舉計程車子一般都是各州的舉人,太學生也可以報名,另外,每州也可以推薦若干名州學優秀士子進京參加省試,這也是朝廷收回發解試出題權後,對各州的一種補償。
報名時間一般在十二月左右,十二月後幾乎所有計程車子都要進京報名,除了部分汴京附近計程車子會回鄉複習,大部分士子都會留在京城,等待兩個月後的科舉大考開始。
不過十月份對李延慶而言還有一場重要的考試,那就太學一年一度的年考。
太學年考一般是在八月初舉行,今年因故推遲到十月,比往年晚了兩個月。
雖然太學是採用積分制,平時成績也算分,諸如出勤、作業、旬考、月考之類,可這也只是對外舍生和內捨生的頭兩年而言,年考確實不重要,只要平時積分夠了,年考就算不考也沒有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