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易峰從會議室中走出的時候,還在思考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規劃。
“大幅增加人口數量、反物質武器、引力波廣播技術、奈米技術、暗物質理論、更多更強的飛船……”在未來,有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發展。
科學與技術,兩者緊密聯絡,卻又相互分開。
科學偏向於理論,相當於一顆“大樹”的主杆,具有指導性作用。而技術是將科學轉化為實用,是主杆上的分支。
兩者的出現,實際上有一定的前後順序,也就是……一定的滯後性。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深入,這種滯後性,正被拉得越來越長……
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四十多年後才有電燈;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在發現幾十年之後,才研究出原子彈。
還有更多更多的科學,人類根本沒辦法,將它轉變成可以利用的“技術”。
這種“轉換”,需要經驗,需要積累,需要聰明才智。
譬如說在標準模型中,除了引力之外,其他三種基本作用力,早就已經統一。
但人類始終沒辦法,將電磁力轉化為強相互作用,也沒有辦法制造出強度誇張的……強相互作用材料。
又譬如說,人類已經可以利用暗物質扭曲空間,讓空間輕微地膨脹、收縮,但卻沒法制造一個靜態的引力場,來製造人工重力、反重力……
想要將科學理論,轉換為更多實用的技術,需要長久的摸索。
現在人類的科技樹,L2、L3、L4均有涉獵,主杆很長,但是分支並不多,幾乎是光禿禿的中間一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