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慶祝活動,絲毫不比瑞典的弱。
瑞典人搞了聲勢浩大的晚宴,國內的宴會規模更大;瑞典人為每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演奏本國的交響樂,國內的幾家樂團為了冠名諾貝爾險些打破頭;瑞典國王為每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預留了5分鐘的聊天時間,楊銳則是得到了一個下午的奏對時間。
正如楊銳所預料的那樣,談話的主旨,就是為楊銳選定一個新專案。
諾貝爾獎帶來的國際聲望,毫不意外的將楊銳塑造成了中國科學界的標杆人物。
說起來,這也是很令人心酸的故事。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每年都有諾貝爾獎拿,第三世界國家卻總是需要天才人物,或者難得的機會,才能拿到諾貝爾獎。
當年為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中國組成了龐大的科研團隊,並且也進行了不落人後的公關,據說連周總理都出面了,終究還是沒能拿下來。
至於袁隆平等老一輩的學者,限於國內的條件,也始終是應用重於學術,雖然在國內很有聲望,卻是做不成國家名片。
而一個國家,是需要名片的。
郵政部甚至開始考慮,要不要為楊銳發行一套新郵票的問題了。
唯一令人感到憂慮的,則是楊銳後續的研究工作。
不像是“終身成就”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銳雖然積累了很久,可就時間上來說,也就是幾年的時間而已。
這麼短的時間,並不足以令投資人感到安心,無論是私人投資人,還是“機構”投資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