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學者都是不指望諾貝爾獎的。
正常人思考諾貝爾獎,或者幻想諾貝爾獎的時間,都是在生命的前三十年,之後,他們見識到真正的科研的難度之後,就會喪失勇氣,放棄希望了。
全世界一年只有一個的科學獎,在絕望性上,可以用百米跑來形容——皇冠上的明珠,就放在你的面前,跑一次,你就知道差距了。
絕大多數的科研人,他們一生的奮鬥目標,其實只要做出一項技術發明,就很滿足了。
若是誰能做出一個完整的技術發明,已經足夠令大部分學者和技術員羨慕了。
至於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一座摩天大樓,越是靠近它的人,就越需要仰望。
也是因為這樣,凌志明才會對楊銳的到來不屑一顧。
也是因為這樣,楊銳拿出來的動態質量重置法,才會受到無數製藥公司的技術員們的追捧。
產業界的研究員,基本都放棄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了,但是,他們看到這種方便的能夠檢測活性物質的技術,卻是激動的挪不動腿。
楊銳的講座,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都維持了火爆的狀態。
已經到了斯德哥爾摩的人,自然是要將楊銳的講座聽完的,而此前沒有關注到最新訊息的技術員,又在不斷的湧向斯德哥爾摩。
楊銳之前做講座的內容,早就被人整理成文字,散步了出去。
即使能夠能夠同步,仍然有許多製藥公司,願意將人手派過來,瞭解最新訊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