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補選GMP委員會的委員期間,楊銳就準備要寫一本書了。
做學術的,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往往都是出書。比起演講、論文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資訊傳遞方式,書籍的說服力是最強的。
即使以最低的標準來看,書籍在說明問題方面,也有著極大的先天優勢。
論文通常用於說明一個問題,或者一組問題,但若是想要說明一系列的問題的時候,往往就需要書籍似的篇幅了。
關於藥品的問題,自然都是冗長而連鎖的問題。
80年代的中國,對此並沒有系統化的研究。
楊銳卻不同,即使不考慮腦海中的資料,他也是國內接觸醫藥產業鏈最多的人,因為他做了去鐵酮,就等於接觸到了製藥產業的最上游,他做了PCR,又接觸到了儀器和裝置製造,輔酶Q10的三種生產工藝,更是讓他接觸到了漫長的生產線。
除了銷售部分,楊銳現在基本是醫藥產業鏈全制霸的狀態。
而國內藥廠,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銷售。
國內也基本沒有藥品銷售的概念,GMP委員會更不涉及到銷售。
這樣的背景,讓楊銳出書幾乎變的水到渠成。
事實上,當楊銳自己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都嚇了一跳。沒想到自己兩年多以來的工作,竟然有這麼多涉及到了醫藥領域。
這或許也是楊銳受到了後世的影響。科學終究是為了人類而服務的,越是直接涉及到人的專案,就越受到重視,楊銳讀研的時候,他所接觸到的圈子的氣氛,就是生物醫藥不分的,楊銳做的工作也不免要觸及到邊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