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吃過晚餐,達爾貝科就開始給沃森打電話。
因為時差的關係,中國的晚上正是美國的早上,已經步入老年期的沃森同志起的很早,思維清晰,很是與兩個人聊了一會。
楊銳參與的部分不多,只是說了說自己的《基因組學》,又討論了一些文章內容,儘管如此,楊銳心裡也不免有些小激動,當然,更多的還是感慨。
這樣的牛魔王大人,真的是幾十年才有一隻的。
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的光陰,誕生了好幾十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每年的諾貝爾獎,要麼頒發給兩個人,要麼頒發給三個人,總人數並不算少。
然而,要成為牛魔王,不僅要獲得諾貝爾獎,獎項的分量還得重,還要得的早,活的久,做的多。
像是穆里斯那樣,得了諾貝爾獎以後就天天衝浪,靠演講混日子的,肯定是沒希望的。
楊銳也不知道成為一隻牛魔王的正確路線是怎麼樣的,年輕時得諾貝爾獎?中年時掌控大專案?晚年時成為某個學科領域的奠基人?就算是有滿腦子的資料,楊銳都覺得艱難。
牛魔王不是一種榮譽,它更是一種認可。同行間的最大認可或許能成就一名大犇,社會和國家的認可或許能成就一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公司和機構的認可或許能成就一名學術領袖,但要做牛魔王?
很難得出正確的路線。
而在成為牛魔王的路上,成為牛魔王以後,全世界的推崇,則像是一種毒品,令人永遠都在嗨,行差錯步的機會也就大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