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動物實驗的30多種化合物,都是楊銳一步步合成出來的。
自然的,有關這些化合物的結局,楊銳也是一清二楚的。
歸根結底,楊銳最終也只是需要一兩種化合物,至多不超過四種而已,剩下的化合物,都是要淘汰掉的。
如果要加快速度,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該淘汰的化合物,早點被淘汰。
活性物質的篩選之所以越來越慢,自然是因為剩下的化合物越來越安全了,那些明顯不安全的化合物,比如具有急性毒性的化合物,已經在初期的幾項測試中被刷出去了。
但在接下來的測試中,那些不安全的化合物終究還是會被淘汰出去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問題就在於楊銳不想等待那麼長的時間。
有些測試,是要在很久以後才會進行的,有些甚至不是80年代需要,而是90年代才開始需要的。
但作為新藥開發者,考慮到十年以後的情況,簡直太正常不過了,十年以後,新藥說不定還都沒上市呢,就是上市的藥品,也是有可能被撤回的。
比如90年代撤回的一大批藥物,都是透過混合功能氧化酶所代謝的,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病人吃藥往往不會吃一種藥,而是會多種合用,結果就是這些透過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謝的藥物,極有可能發生交叉反應,而這樣的後果,在動物實驗中要麼不做測試,要麼也是最後的測試。
因為藥物交叉反應並不是動物實驗所需要考慮的重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