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是信貸的基礎原則。但在中國,“長期無息”四個字就把它給打破了。
首先一點,長期有多長就沒人說得清,許多集體從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借無息貸款,用來給社員發工資,或者乾脆當作政府投資似的,用來興建基礎建設,歸還卻是沒人積極去做的,許多六七十年代的生產隊債務,欠著欠著,連貸款主體都找不到了,以至於銀行只能用沉澱來形容這些貸款。
另有一些銀行網點工作粗糙,就像段航說的那樣,乾脆不寫歸還時間,於是變成了無限期貸款,等於擺明了不用還。
在行政機構能夠極大程度影響銀行系統的年代裡,長期無息貸款就像是撥款一樣,被各種專項資金給挪用了,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塊唐僧肉,以至於國財辦不得不屢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整頓長期無息貸款的使用。
銀行的收貸政策,更是無奈服從於現實,規定“豐收地區,除收回當年到期貸款外,還要儘可能多收回二部份舊貸;平產地區,原則上應收回當年的到期貸款,輕災減產地區,可以酌情少收一些,爭取做到當年收放平衡……”
這樣的銀行政策,放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固然是要破產死掉的,資本家們也會笑咧了嘴。
不過,銀行即使有良心,那也是留給集體的,到了改革開放以後,長期無息貸款能夠貸給個人了,普通人卻不免憂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