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將尋找神木的事暫時擱下,待在這裡靜心研究仙文。
他不但將每一個仙文拓印下來,而且耐心解析,仔細琢磨,甚至還用洞天中儲藏的仙水,製作成文淵水韻模型,在洞天石上演化。
雖然他已經學會了八萬四萬個仙文,成為僅次於倉頡的仙文大宗師,但是學會不等於掌握,掌握不等於實踐。即便是名義上掌握了,也不見得能得心應手的施展出仙文中蘊含的天道法則。
別說是他秦笛了,即便是倉頡祖師,研究仙文不知道多少萬年,也做不到這一點。
因為仙文世界太複雜了。
十萬八千天條,每一道天條對應著一個仙文。
每一個仙文都蘊含著無數的天道法則,就像一動高樓大廈。所謂學會,可能只瞭解大廈的外形,能從眾多樓房中一眼認出它來;所謂掌握,或許知道大廈的基本結構,有多少支撐,多深的地基,整體骨架是什麼樣的,但是細節方面,用了多少鋼筋水泥,有多少側枝橫樑,卻難以說得清楚。
因此之故,即便是倉頡這樣的仙文祖師,都在活到老,學到老,永不言棄,奮鬥終生。
秦笛之所以弄出這具分身,原本就是為了研究仙文,主要的興趣都在這裡了。至於尋找神木,那只是順手而為,並非他來到此地的主要目的。
在這裡研究仙文的,並非只有他一個人。
他轉頭四顧,發現整片碑林佔地三千畝,在這裡靜坐修習仙文的人,足有兩千多人,其中有兩位仙王,七八位金仙,四五十位祖仙,剩下的都是天仙高階。至於低階的天仙,對於天道法則的要求沒那麼高,所以不會有那種緊迫性,非要過來學習仙文,領悟天道法則。他們埋頭苦修就能進階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