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百四十三章 孝之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雖然實質已經大大變味,趙抗還是很提倡臣民盡“忠”的,因為這樣對他的統治有利,可儒家禮法中同等重要的另外一環“孝”則受到了冷落。趙抗的解釋是,“孝”是私德,對國家並無實質性的好處,所以不必進行鼓勵和提倡,結果很快他就感受到了虞允文等孝子的巨大壓力,為此還和他們中的代表虞允文進行了一次激烈的辯論。

虞允文首先指出,如果一個人連孝順雙親都做不到,還指望他能為國家民族盡忠嗎?而趙抗立刻指斥他是偷換概念,“孝”主要受感情影響,而臣民為國出力則要靠制度保障下的利益驅動,感情這東西是不可靠的。而且,就算在歷史上,不孝卻對國家忠誠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吳起,雖然他先後在三個國家出仕,但並不是他不忠誠,而是魯國和魏國的國君以他的私德來衡量他,對其不放心所致。而事實上,吳起幫助魯國打敗強齊,幫助魏國改革軍制,令其稱霸諸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令楚國很快富強,這又是何等的忠誠?趙抗指出,“一個人忠誠不忠誠,不是看他說了什麼,甚至也不是看別人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如果一個人當外敵來襲時自殺成仁,他忠不忠呢?”

“自然是忠!”虞允文毫不猶豫地答道。他是君子,不會在乎趙抗的語言陷阱。

但趙抗還真的是這樣做了,“可是他除了自殺,什麼都幹不了,甚至還瞎指揮,幫倒忙。這種忠對國家有利嗎?國家宣傳提倡一些典型,是為了什麼?無非是想讓臣民學習而已,可是如果宣傳的都是於國於民無利的事例,我們的國家有強大起來的可能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