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個時代都少不了衛道士的存在。
為了體現自己的清高,他們通常帶著有色眼光看事情,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益,他們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審視一切。
吐蕃散佈流言,這顯然就是敵對國家的策略。
但是衛道士們卻不管這點,反而趁勢而起,表明自己的立場,體現自己剛直不阿的一面。
他們叱責朝廷發動不義戰爭,表示南征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師出無名,若不悔過認錯,將會受到天譴。
這類人不只是存在民間,連朝廷上也有。
也虧得如此,深居皇宮的李隆基才明白唐王朝此次錯誤的決定,已經鬧得天下皆知了。
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洩的李隆基,氣惱的甚至動了閉塞言路的心思。
廣開言路,提拔諫官參政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一個壯舉,僅以納諫而言,華夏諸多君王幾乎沒有多少位能比李世民的,他的聽諫納諫幾乎到了病態的程度。
之後的李治性格溫順,諸事效仿乃父,也將納諫制度承傳了下來。
直到武后朝,獨斷專行的武則天,自然改了此風,諫官制度開始名存實亡。
接下來的唐中宗、唐睿宗,一個昏聵一箇中材,皆沒有重新開啟諫官制度。
直到李隆基即位之後,提拔姚崇為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說”,其中就有廣開言路這一條,李隆基也重新開啟諫官制度。
李隆基與李世民一樣,對於諫官是無條件的容忍,哪怕是諫官提的不對,也不予追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