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自從吐蕃王朝的末代贊普於唐會昌二年被刺身亡之後,吐蕃諸部的分裂便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實際上,有學者曾經認為,晚唐以來的分裂局面,是世界性的。幾乎當時所有的統一國家都在不約而同地解體。吐蕃人也“順應”了這股世界潮流,分裂成為拉薩王系、阿里王系、拉達克王系、亞澤王系、雅隆覺阿王系等諸股勢力。除了拉薩王系之外,其餘諸王實際上都是末代贊普的遺腹子哦松的後代。在吐蕃諸部中,最為耀眼的,就是雅隆覺阿王系的青唐吐蕃。青唐吐蕃的第一位領袖唃廝囉(意為“佛之子”),是由一些實力派首領所擁立——吐蕃人對血統高貴的人,有一種其餘民族難以理解的崇拜,這亦是為什麼吐蕃分裂後。諸部之王依然都是末代贊普的後人的原因。自唃廝囉起,青唐吐蕃即奉行親宋政策,其原因不難理解——唃廝囉在位期間,正面臨著西夏最傑出的軍事領袖李元昊的擴張威脅,青唐吐蕃與黨項為世仇,雙方征戰不斷,從政治現實來說,青唐吐蕃必須實行親宋政策。而另一方面,早在唃廝囉還是“部下”李立遵的傀儡之時,汴京方面就曾經拒絕冊封他野心勃勃的部下為“贊普”——這個支援對於當時的唃廝囉來說,可謂至關重要。因為中原王朝的冊封,在吐蕃即是法理之源。
當治平二年唃廝囉去世後,繼位的董氈繼承了他父親的親宋政策。而他的兩個兄長——他父親與李立遵的兩個女兒所生的兩個兒子——瞎氈與磨氈角,早在李立遵死後就逃出了青唐。瞎氈之子瞎木徵(瑪爾戩),後來成為宋朝的敵人,最後被熙寧名將王韶俘虜。但在宋軍收復瞎木徵佔據的熙河地區之後,也許是董氈感到唇亡齒寒,青唐與宋朝的關係卻緊張起來,雙方發生了一系列的軍事衝突。為了牽制宋朝,董氈不僅與西夏聯姻,而且通好遼國,但是這些衝突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董氈很快妥協,修復了與宋朝的關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