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軸承的概念。但受限於加工能力,古代的軸承跟現代的軸承相差巨大。現代常見的叫做滾珠軸承,過去的貌似只能叫做軸瓦。由於材料和工藝上的限制,古代車輛就沒辦法有太大載重,否則摩擦係數太大,車子就走不動了。
‘革命軍’要搞工業大躍進,不但需要大量動力機械,更需要良好的傳動裝置。要傳動就少不了需要巨量的軸承,齒輪和螺桿。搞機械的趙澤花了不少功夫進行這方面的突破。
最開始機械廠還只是搞硬木軸承。但負責冶金的史東很快迫於無奈對鋼鐵廠的產品分類,挑選部分質量較好的進行深加工,金屬軸承的出現也就很自然了。
如今‘革命軍’內部的產品也按使用環境不同而搭配不同的軸承。比如用在複雜地形的獨輪車也在大量製造,但它承載要求不高,乾脆繼續使用硬木軸承。火炮,馬車的承載要求更高則轉而使用金屬軸承。船舶動力對傳動要求最高,則挑選質量最好的金屬軸承。
使用動物油脂進行潤滑的金屬軸承摩擦係數已經很小,承載能力又夠高。當它們開始大批次生產後,‘革命軍’內的馬車數量就開始不斷上升。搞得現在拉車的馬變得非常緊俏,以至於驢車牛車都跑出來了。
不過有車總是好事。周青峰佔據天津後就用心經營這個大城市,他在城內大興土木新建房屋道路,改造過去的‘車船店腳牙’人員,很自然就要求構建城市的公共交通。首批一百輛公交馬車就因此露面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