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州以南,鮁魚圈。
這古怪的地面就意味著一件事,此地盛產鮁魚,也叫馬鮫魚。每年夏秋季節,鮁魚叢集洄游產卵,正是捕撈季。鮁魚性情兇猛,遊速奇快,銀光閃閃的身體在覓食時經常竄出海面。按教科書上的講法——鮁魚肉質緊密、色白,刺少味美。
嘚……有這麼個屬性,那還等什麼?落在大吃貨帝國的人民手裡,也算是生而無悔,死而無憾了,保證給烹飪出各種美味來。
周青峰佔領遼東半島三個衛所,搜刮了不少糧食。可當大量人口湧入,他還是面臨巨大的口糧壓力。別看他前前後後弄來兩三萬噸糧食,可面臨幾十萬張嘴沒日沒夜不停的吃喝,這點糧食真不夠。如果算上後續的農業建設需要的種糧,必須尋找其他食物來源。
幸好大海里有足夠的漁業資源。
周青峰設立營口基地時,就發動老百姓去撈魚,甚至連貝類都不放過。可那點捕撈的量太少了,人均一條魚都做不到。他拿下蓋州後立刻查渤海漁業資料,遠洋的就別去想了,靠近海岸的鮁魚圈就成了餵飽‘革命軍’人口的唯一希望。
出海!
‘旅順’號展開三張硬帆,周青峰手持‘風雲幡’鼓動狂風對船隻進行加速。在‘旅順’號兩側還有幾艘運輸船,它們都跟‘旅順’號排列一起,在狂風的吹動下協同前進,同時在船尾的絞盤後拋下一張張巨大的漁網。
古代漁網用麻纖維編織,吸水就膨脹,又容易腐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本意指的是要經常對漁網進行維護。再加上普通漁民使用的捕魚船隻很小,捕魚的人手也往往就一兩個人,漁網就更是隻有幾平米大,捕撈效率極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