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竺,容易的讓人吃驚,彷彿老天爺有意留這麼一個奇葩的國度,來充當工業文明的養料。
在葉華看來,“三哥”就像是潤滑油一樣,即便工農業兩大部門能夠勉強交換,但還存在剪刀差的問題,很顯然,在目前的狀態下,只能讓農民吃一些虧。
但是讓印度的局面開啟之後,原本尖銳對立的兩派瞬間緩和下來。
“天竺的人口不比大周少太多,哪怕一個人用一塊手帕,也夠工廠卯足勁頭開工了。”郭幸哥很輕鬆道。
其實早在蒸汽機出現之前,冠軍坊已經出現了水力織機,在江南,更是出現了能同時紡六十四根線的水力織機。
真的不需要懷疑漢人工匠的才智,只不過這些織機始終沒有成為主流。
效率幾倍增加,就意味著婦人手裡的織機失去了價值,男耕女織,幾千年來形成的分工,並非沒有道理。
男人耕田,換取一家人生存的糧食,婦人織布,除了給家人穿戴之外,也會去拿到市面上,換成錢財,填補家用。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會在房前屋後,種上桑麻,男人能幹值得炫耀,女人心靈手巧,紡出的布,繡出來的圖樣,比別人更受歡迎,能賣上高價,也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一個強壯的男人,一個手巧的女人,組合在一起,就是個“好”!
只是人力永遠沒法跟機器抗衡,當織機大行其道,布匹價格下跌,老百姓的紡車就會無以為繼,甚至會影響到各地的稅收。而且效率提升,就需要更多的原料,要把土地改種成桑樹、棉花……經濟作物面積擴大,又會引起糧食危機……一環扣著一環,幾乎就是個死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