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朝開始,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告於祖廟,議於廟堂,成為一種固定的儀式。
到了春秋時期,孫武子則明確的指出:“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呼!”
換句話說,就是打仗之前先合計合計自己的能耐,再合計合計對手的能耐,別傻了巴嘰的衝上去就硬懟。
那他孃的不是找死是什麼。
崇禎皇帝卻是覺得自己根本就不用算了。
或者說,崇禎皇帝算的,跟孫武子所指的廟算不一樣。
孫子兵法之中所指的廟算,是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
而崇禎皇帝算的,則是朕有大義和民心,更有百戰之師在手,老子也不管你什麼計謀不計謀的,就是一波流過去。
更何況自己的對手是那些慫逼玩意,真要是有膽子,懂廟算,這些貨在正史上的蟎清入關之時也不至於讓人懟成死狗了。
到了最後一個個的跪舔,日獵兔子三百隻,不辭大興文字獄的糠稀成了千古明君;
那個好寫老子到此一遊還喜歡整兩首歪詩順便禍禍良家婦女的錢聾則成了十全老人。
對於這樣兒的對手,崇禎皇帝覺得要是自己把五軍都督府都拉過來,大張旗鼓的玩什麼廟算,那未免也太看得起他們這些慫逼了。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夥兒人沒什麼好算的。
可是對於桂王朱常瀛來說,要算的可就多了去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