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月,試驗田旁邊的參觀者多得讓我圍起了柵攔。
經驗豐富的“大元農民”們是最早發現這裡的不尋常的一批人,而後是太昊那幫子吃飽了沒事幹的長老。
這裡的粟穗比其他地裡的體積要大上三到五成,甚至出現了不少超出正常水平一倍的“怪胎”!
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此在粟穗的青穗長完整之後,我反而不再經常光顧試驗田了。
偶爾我也跑到其他粟地裡,尋找有可能出現的“變異”株,以進一步提高單產。
但這段時間最主要的“發明創造”工作,卻是製作瓦。
燒製瓦的材料應該和磚是一樣的,但要求的溫度應該達到製陶的高度吧,我也沒有經驗,只能在實驗中摸索了。
泥中和入了大量的粘土,應該可以提高瓦的質量,但為保險起見,我改進了用人踩泥的工藝,改用人牽牛踩泥,以提高瓦泥的細膩程度。
首先是瓦坯的製作,這個倒難不倒我。在鄉下畢竟見過小瓦窯的工作場景,只是怕時間太久了有點記不起來。
用一截樹幹慢慢修製成一個圓臺,高度大約三十釐米,上圓臺直徑約三十釐米,下圓臺直徑大約三十五釐米,用一塊麻布包起來,放在製陶的轉盤上,將瓦泥抹在上面,一邊轉動一邊修成一釐米左方的厚度,最後用很薄的木刃均勻地切割成四塊。
但取瓦時遇到了麻煩。
我已經在用很乾的泥了,再幹就會出現抹不動的情況,但還是沒有辦法在切割後立即取下來,一取就壞掉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