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鄭族長老,鄭聿明,手中拿著長長的一卷,正向三老並盧鴻誦讀最終定稿的玄壇講經錄。
這鄭聿明當時也曾參與對盧鴻的考究,經義學得非常紮實。此次講經錄的整理點校工作,便是由他具體組織的。
這次已經是最後一次由三老、盧鴻審校講經錄了。
當鄭聿明讀完最後一卷講經錄,三老及盧鴻均表示再無修改的意願時,鄭聿明興奮地道:“既然三老並盧公子再無修改意見,學生這便安排人手,開始抄寫。眾大世家並數十位前來聽講的經學名流,都前來求取講經錄,只怕要多些人手抄寫才好。”
盧鴻聽了這話,不由得動起心思。若說他這些年,讀書時最鬱悶的是什麼,那就是這唐朝時書的形式了。
原來唐朝時的書,和後世那些書本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唐朝時的書,大多寫在帛或加工過的長長紙捲上,從左到右,捲成一軸,閱時只能由右向左展開,依次閱讀。書籍以卷分節,便是由此而來。一套書便是若干卷,裝在一個盒內,稱為書函。
雖然此時也偶爾有冊頁,但卻是摺頁小冊,亦是一張長紙,一節節折起來重疊,讀時拉開或翻開皆可,多是用於書信等短文,卻沒有用於書寫經史等書籍的。就是這樣的摺頁,也是非常少見的。
盧鴻對此感覺極其的不便,在他看來,現在的書簡直不能稱之為書,不僅攜帶不便,閱讀困難,成本更是極高,根本不可能普及和推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