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漢字源遠流長,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漢字是出現於距今7700多年前。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哪個文化能夠比得上華夏文明的傳承,尤其是華夏文明的傳承一直沒有出現過斷代,這其中,漢字的功勞無法磨滅。
而在漢字中,有一個字不僅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這個漢字所代表的意義,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中也起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這個漢字,就是“師”。
漢語字典上對於“師”字的第一條解釋,就是“教育人的人。”
而“師”這個名稱,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在甲骨文之中,就有“文師”這個稱號。西漢的董仲舒用了“師”一詞,司馬遷用了“師表”一詞,他們都著重在師的表率作用這點上。
在秦漢時期,“師傅”這一詞同樣出現,只不過當時這個詞專指帝王之師,所謂“身為師傅,貴極人臣”,在那個時代,“師傅”的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
但到了唐代,“師傅”這個詞漸漸演變成為了“師父”,二者之間的含義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師父”這個詞在感情色彩上要更強烈一些。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足以證明“師父”這個詞代表的含義。
到了明清時期,“師父”這一詞所代表的含義越發的重要,那時師父收了弟子,弟子往往都會住在師父家裡,師父出錢出糧精心培養弟子,把弟子當成家人。而弟子,則像對待親生老子一樣對待師父,師父歸西的時候,弟子也要和師父的親子一樣披麻戴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