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491章 將軍為何還不縱火?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就在宋江洋洋得意馬蹄疾的同時,千里之外的黃河岸畔,左軍都督府左副都督徐寧,已經引著一支兵馬殺入了安利軍【浚州】。

彼處乃是一要地,比之濮陽毫不見弱。地域較霸州要大,較雄州又小。後者有一州城三縣城,安利軍則只有一軍城一縣城。

大家許是不知道安利軍是何地,作者君不檢視北宋地圖,也不知道這安利軍是何方神聖。

但要把其軍城名號叫出,諸多看官心中就有底了。此地就係是黎陽也。三國官渡之戰中,袁紹屯兵之地。

而九百年之後,彼處又為何重要?

以至於陸謙剛下大名府,洺州、邢州未克,便先遣一軍襲取這裡,那就不能不說到這裡的兩座跨黃河大浮橋了。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造橋技術發達,早在唐朝就於黃河之上建造了橋樑。後世小學語文課本中提到的駕舟撈鐵牛故事裡出現的浦津橋,就是其中之一;而另一座便是建於北宋政和五年的天成橋,一座跨越大伾山、鳳凰山、紫金山三山的黃河大橋。共分為兩段,徽宗趙佶下詔賜名,大伾山至鳳凰山段的浮橋曰天成橋,屬安利軍;鳳凰山至紫金山段的浮橋曰榮光橋(後改為聖功橋),屬滑州。

這可是一項了不得的工程。

想想看,浮橋跨越三山,如彩虹般橫臥於滔滔黃河水上,如此壯觀景象出現在北宋時期,古人何其偉大?

政和四年(1114年)十一月,彼時陸謙剛嶄露頭角,督水使孟昌齡上書奏議道:“導河大伾,可置永久浮橋。”他提議,引黃河水,使之透過大伾山及東北兩小山(紫金山、鳳凰山),使其分為兩股,在下游合二為一。以三山為橋墩修築浮橋,將“省費數十百倍,寬河朔諸路之役”。趙佶聞報大喜而從之,任命孟昌齡為督水監,徵集黃河兩岸民夫數十萬人,於安利軍大伾、鳳凰、紫金三山間建浮橋兩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