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數日後,裴熊快馬馳往晉陽,去見裴該。
他此前受命北上草原,拜訪賀蘭部大人藹頭,索取鬱律二子,藹頭在經過反覆考量後,最終把翳槐交給了裴熊,而將鬱律另一子什翼犍交給了拓跋頭遣來的使者——倆雞蛋分開,各放一籃。於是裴熊護持翳槐南歸長安,由裴嶷安排人撫養,他隨即懷揣一厚摞的書信、公文,疾往晉陽,再去護持裴該。
裴熊出身段氏鮮卑,比起中原士人來,更看重主從之情,將自身等若裴氏家奴——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君即主,而臣即奴,君臣雙方的人格是絕對不可能平等的。是以裴該何在,裴熊自然何在,雖曾一度受命出使遠方,但等差事交卸後,他卻雅不願久居長安,而空候其主裴該歸來。
其實千年之前,中國人原亦如此,“臣”字的本意就是男奴。其後經過周禮的洗滌,進而儒家的教誨,士人逐漸將自身人格逐漸與人君扯平。是故孔子云“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我不可能把自身生死榮辱,唯系之於一人;孟子也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既重於君,則非君之所可妄決其生死,況乎於我呢?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不過是明清兩代皇權高漲後,重又沉渣泛起罷了。況且清朝制度,本來就保留了相當多原始的部族制殘餘;即便明朝,上起朱氏,下至士人,也一度深受蒙元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