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該曾經對裴嶷檢討過自己往日之行。當初在徐州之時,他韜光養晦,故意示弱,是為了使周邊的集團麻痺大意,不急於發兵消滅自己這股新興勢力——當然啦,這也是有前提的,徐方相對偏遠,曹嶷無遠志、石勒急取河北,都挨不著他,否則不是你越示弱,人越是會來打麼?
所以裴該之示弱,其實主要不是示敵,而是示“友”,當時唯獨能夠對他產生威脅的,只有江東的建康政權——倘若他沒法在徐州站穩腳跟,王導或遣他人取而代之;倘若他在徐州發展得太好,庾亮也必然會想來摘桃子……
終究裴該年紀輕,也不跟他爹裴頠似的,“自少知名”,十五歲辭讓爵位,二十五歲智服楊駿黨羽劉豫,故此得遷為侍中,立朝輔政——比裴該硬索來侍中之職,還要早了好幾歲。可以說,裴該此前的名望值幾乎為零,只有家世的加權,使人不敢輕視,他想要裝紈絝太容易取信於人啦。
這在北伐之初,確實也是起到過一定作用的,劉粲把主要目標設定為祖逖和豫州軍,而對裴該和徐州軍,以為只派劉勳率數千人便可封堵在成皋以東。倘若劉粲能夠比較正確地認識到徐州軍的戰鬥力,以及裴該北伐的決心,或許河南這仗不會打得那麼難看,也不再會有偃師之圍吧。
然而事物常有兩端,利弊參半,接下來裴該卻狠狠地吃了裝慫的虧——關中將相都只是敬其家世,卻輕視他的能力和實力,將北伐的勝利基本歸功於祖逖和豫州軍。倘若是祖士稚率兵入關,則梁芬必當恭迎,索綝雖然不願意交出權柄來,也不能不承認祖逖是他強大的競爭對手;然而裴該之入關,以其名爵、家世,足以立朝輔政,卻被迫要北取二郡,重建名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