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六年仲冬之月(農曆11月),一艘大船從會稽郡方向緩緩駛來,停靠在東冶城外港。
數百名秦兵和臣服於秦的閩越人在碼頭接應,眾人齊心協力,喊著號子,將樓船上巨大的青銅器物抬了下來,一直運到城中心新建的“蛇王廟”,再重新組裝起來。
這時候越巫們才發現,這青銅巨像,竟是八條“大蛇”相互纏繞,兩兩一組,面朝四個方向,做工雖不算精緻,卻雄渾大氣,遠勝閩人的木雕。
又聽人說,這就是秦朝將軍所言,秦人崇拜的“蛇神”,於是皆高呼而拜。
“這分明是龍。”
陸賈瞅了一眼,暗暗嘀咕,他當然知道此乃何物,秦滅六國後,除了收繳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陽,鑄造十二金人外,之後陸續收繳的,便就近集中在各郡郡府,鑄編鐘,置宮廷中,高三丈,鍾小者皆千石也,豫章郡就有一個,陸賈隨黑夫去南昌時見過,會稽、九江亦有。
而這編鐘的底座,便是幾條纏繞在一起的青銅龍——形制頗似後世陝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黑夫竟是給會稽郡去信,將這底座要來,直接塞進廟宇,說成是秦人崇拜的“蛇神”。
不過,閩人還真信以為真了,因為秦朝的龍和後世不太一樣,磚上的繪畫好歹有爪,可這鑄造的青銅龍,不知是工匠疏忽還是怎麼,四足偷工減料,只是身體上繪有紋路,所以看上去更像大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