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愁」
說起來,讓我寫這本書的評,實在是代入感太強了些。苦於承諾,又不得不寫。看一本書好不好的角度很多,若說分析,倒也跳不出人物、情節、手法、文字、立意這五方面。情節的安排從序章可略見一斑,文字風格都在字裡行間,人物只需鮮活生動,手法還要注意變換,至於立意,自己看著好就是了。
【情節·手法】
文章寫到年前,完結的共計三卷。
序章的說書,鋪陳出故事環境的設定,要交待清楚那麼多關係,實不容易,至少,我第一遍就沒明白過來,特別是新認的人名分不清先後,看著看著,就混亂一片。比如說第一段講西山國,在說清楚事實之外,又加上許多細節描寫,拖長了文章,使作者不得不在中間回一筆到說書現場,斷開了西山國的歷史,於是說書重又開始描寫細節時,我已經忘了西山前朝發生過何事,對下文的理解造成諸多不便。劇情過細,就容易限入侷促。(問題一:細節描寫過多)又如講到帝師從北丹來,而有驚人推論時,我是怎麼也想不出會有什麼關係,而第一遍就再也讀不下去,過兩天重看,仍是不懂,只好扔到一旁,直接繼續看。序章最末提到帝師身死後,回到說書場面,這種手法沖淡了此訊息給人的驚訝,使情節又歸於平緩。
“青梅一爐火”興許是取小火初生,苗頭漸別之意。文章從京師景物入手,引出人物,然後直敘下去,人物接連出場,(第一章新出場的計四人,後面4、3、2、2、3、0、2、1、1、2、1、1、0、0、0)第三章插敘一段按察院歷史可以舒緩第二章末尾抖落包袱帶來的驚奇。作者似乎每一處都這樣處理,文章在情感上波瀾不興,也許就是有人閱之無味,有人直指作者為女性的原因。紅豬俠在揭開秘密的同時又設下另一道迷霧,使人撲朔迷離;杜若則重在情感糾纏的描寫,我確不覺得這些能在作者的文中找到,只是人各有所長,不能勉強。如果討論每一次的承接關係,實在有點羅嗦了,簡而言之,這一卷裡,我看到的作者,是善於鋪陳情節,渲染環境,而不善於分開主次,掀起高潮的,妙處是細細觀賞可換得會心一笑,患處則是處處著力,失於平淡,只能給悠閒的人看,而不適合那些熱血青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