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當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時候,伊拉克並不算前線國家。
但當時的伊軍總司令侯賽因將軍,還是派出了兩個裝甲師、3萬多人的地面部隊增援北線的敘利亞。
並且在南線的西奈半島方向上,給了埃及人70多架作戰飛機的空中增援。
他這麼幹的目的,當然只有一個——就是為自己贏得“中東話事人”的江湖地位、攫取埃以和解後留出的威望真空。
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整個中東世界威望最高的國家是埃及。因為從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起,埃及就已經開始指揮硬扛以色列了,納賽爾總統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法盧加之虎”的威名,在中東世界無人不景仰。
但隨著埃及被打窮、以及70年代初納賽爾總統逝世後,埃及鴿派上臺變更了路線,中東鷹派就需要一個新的代言人。
究竟是敘利亞?還是伊拉克?抑或沙特?
最終,靠著雖敗猶榮的“行俠仗義”,侯賽因將軍威望空前高漲,敘利亞人俯首拜服。
整個阿拉伯世界,除了沙特還有點抹不下面子,其餘國家都尊伊拉克為“武林盟主”。
不過,時隔六年之後,侯賽因將軍赫然發現:另一個惠而不費的、建立同樣崇高個人威望的機會,就像上天賜予一般,突如其來擺到了他面前。
驚喜來得太意外。
這次,不用再戰死上萬勇士、耗費二十億美金國帑、拋下近百架戰機坦克殘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