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原有的麻、楮外,擴充套件到用桑皮、藤皮造紙。
寫經用的白麻紙和黃麻紙,枸皮做的皮紙,藤類纖維做的剡藤紙,桑皮做的桑根紙,稻草做的草紙等。
北方,用椿樹皮造紙。種植櫧樹,煮剝樹皮,雖然很辛苦,但是獲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紙,得利就更大了。
麻紙由破布做成,潔白受墨,物美價廉,寫成書後可以舒捲。帛簡併用,紙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簡,發生根本變化。
由於能造出大量潔白平滑而方正的紙,無需再用昂貴的縑帛和笨重的簡牘,逐步習慣於用紙書寫,最後徹底淘汰了簡牘。凡朝廷奏議不得用簡牘,一律以紙為之。
文書雖多用紙,然仍時而有簡出土,但東晉以降,便不再出現簡牘文書,而全是用紙了。過去用簡牘書寫時是將一片片簡用皮條或繩紮起,連成一長串,然後再捲成一大捆。
用紙書寫時則將一張張紙用漿糊粘接起來,用小木軸捲起成為書卷,這樣一卷紙本書就可容下幾大捆簡冊所容之字,輕便實用,
簡冊寫成的一本書需兩個人抬起,現在可以輕鬆地放在衣袋中隨手展卷。
促進了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和文化的傳播。反之,發展又要求造出更多更好的紙。
著述之多引起抄書之風盛行,又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及漢字字型的變遷。在一片窄而堅硬的簡牘上寫字,筆鋒受書寫材料空間及質地所限而不能充分施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