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聽完了高世則的講說之後,眾人都聽得連連點頭,果然是專業人員,說出來的話也是有條有理,證據充足,切中要害,決不是外行能說得出來的。

王雲鵬忍不住嘀咕道:“但舊時空裡建國以後,糧食產量確實是每年都在提高啊,因此才說實行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才是提高農業生產的關建因素?”

高世則道:“王主任,我從來沒有否認過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的巨大意義,而且這兩項改革也確實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農業產量提高的基礎卻是化肥的普及廣泛應用,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觀。舊時空裡建國以後,我們的糧食產量確實是每年都在提高,但這個提高是指糧食的總產量,因為建國以後,我們也同樣在大規模的開墾荒地,圍湖造田,圍海造田,毀林造田等等,所有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所有能開荒的土地都開了,甚致不惜破壞自然環境,破壞生態平衡,這樣土地的總量提高了,糧食的總量自然也就上去了,但平均畝產量仍然在100公斤以下徘徊。”

“而且隨著糧食的總產量提高,我國的人口總量也在增加,到80年代時,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了10億大關,因此人均耕地也在急劇下降,建國之初人均耕地還有3畝,但到了1974年時己降至人均耕地2畝,而進入80年代以後,更是下降到人均耕地不足1.8畝,這己是國際公認的危險線了,而這個時候全國能夠開發的荒地,幾乎都己經開發殆盡,而在自然條件下能用的手段也都用光了,幸好是在這個時候,我國非常幸運地在這最後一刻完成了最基本的完整重工業體系,普及了化肥,在60年代,全國幾乎所有縣都普及了小化肥廠,到了70年代的‘四三方案’,又從美國、荷蘭、法國、日本引進了合成氨技術,並建設了農村電網,終於用化肥來解決土地貧瘠問題,用水泵來對付旱澇,使田產量達到史無前例的240公斤,中國終於在10億人口這個坎上解決了吃飯問題。這才為後來的經濟飛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