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燧石研究院,顧松和三人組開始一起埋頭研究。
顧松多少需要做出一點搞研究的樣子,跟他們泡在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對顧松來說是輕鬆的,畢竟他心裡有解決方案。
但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將三人組的思路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也向他們灌輸一些理念方面的東西。
三人當中,倪光北明顯最吃不消。他年齡大了,受到過去經典理論的束縛更多。
王隨振反正只是一個材料方面的輔助,主要打配合。
最如飢似渴汲取營養的,就是林耀東了。
從他當時受到一點啟發,就一個人悶聲不響地做出一種3D儲存單元開始,他的天賦就是顯露無遺的。
現在有更恐怖的“老師”帶領著,他在這個領域已經日漸精深。三人當中,他已經逐漸開始起到尖鋒的作用。
廖青山來到燕京的時候,被顧松告知要前往滬海,籌備一個戰略晶片廠,畢竟將來的產品是量子計算晶片之後,整個人就抓狂了。
“現在是什麼進度啊?我雖然不是一線搞科研的,但我對工藝很在行啊!加我一個啊!”
顧松無奈地說道:“還遠沒到那個程度,現在才是理論階段。過了這個階段,要考慮整合工藝的時候,你再加入進來。這不是要對你保密,你要做的事情也非常重要!而且,籌備新廠這個事,除了你,難道讓別人去做?這又不是搞個新的矽基半導體晶片廠,你可以安排副總過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