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一生在海上摸爬滾打,和西洋人的交往也不少,以前的時候甚至和荷蘭人都一起做過走私生意。因此鍾進衛問這個問題,還真問對了人。
於是,鄭芝龍就把他所知道的情況都說給了鍾進衛聽。
原來大明的造船技術在鄭和時代都是領先世界的,那個時候,最大的船就有六千料。
這點如果鍾進衛在後世看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就不用鄭芝龍介紹就知道了。
上面明明白白記載了有:四百料船長約九丈,兩千料船長約一十八丈,五千料船長約二十六丈。
當年鄭和的帥船,就是五千料的福船,最大六千料的船名為封舟。
而到了最近這些年後,大明的船隻,不管戰船還是民用船,最大的就只有四百料了。
這個原因其實源自於大明從太祖時期的禁海政策,雖然成祖時期有那麼大的船隻,但仍然有令不得民間私造大船,原有海船也要改為平底船,不得私自出海。禁海政策時斷時續地沿用到明末,大船的打造技術也就基本失傳了。
當然了,大明船隻也有優點,就是有平衡舵、水密隔艙,這些都利於遠洋航行,抗沉沒性好。
這個主要是因為大明的船隻利用肋板來取代船隻肋骨,但是船體結構卻受到了限制,使得大明的帆船無法造成像西方帆船那樣有兩層以上的通甲板。
而西方帆船雖然沒有采用水密隔艙技術,但是卻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時加厚了船板的厚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