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想吃,是想向皇上推薦這種甘薯。”鍾進衛無奈解釋道。
“哦,中興伯以為這甘薯可以推廣到大江南北?”徐光啟一聽,心裡一動,連忙詢問。
“豈止大江南北,大明全國各地都可以種。不但可以種,而且還是耐旱高產作物,是百姓糧食補充必不可少之物。對了,你不是寫過這《甘薯疏》麼,你不知道?那你的《甘薯疏》都寫了什麼?”鍾進衛有點疑惑。
徐光啟有點慚愧,老臉微紅,對鍾進衛道出了《甘薯疏》的前後來歷以及為什麼最終沒有向皇上推薦的原因。
原來,這甘薯,原是海外呂宋之物。當地西洋官府嚴禁甘薯出口,萬曆二十一年閩人陳振龍密攜薯藤,避過出境檢查,帶回福州試種。
是年,閩中大旱,五穀少收,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申報呂宋甘薯可以救荒。金允試種,俟收成後呈驗。當年,試種成功,金聞訊大喜,於次年傳令遍植,解決閩人缺糧問題。
萬曆三十六年,長江以南發大水,稻麥都沒有收穫。徐光啟的門客莆田徐生多次給他送了甘薯種子。徐光啟試種成功,遂寫《甘薯疏》意欲推廣。
《晏子春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這觀念在明人中根深蒂固,徐光啟在甘薯疏序中對這種觀念提出了質疑,以甘薯為例,倡導不同地區的作物不一定就不能互相引種。
老百姓沒文化,看不到徐光啟的《甘薯疏》。士大夫不愁吃喝,加上長江以南地區,次年麥稻豐收,基本不愁吃,所以沒幾個人操心甘薯是否能在當地引種,甘薯的引種就極為緩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