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三年,朝廷裡有兩件頭等大事,一是儲糧,二是儲軍;
從平京發出的一切決策,無一不是從這二者著眼出發考量。
在與升明帝的相處的三年裡,朝臣們總算是鬆了口氣。
建熙帝的陰晴不定已經隨著他老人家的入土而漸漸遠去了,年紀輕輕的升明帝顯然要平和得多,也善良得多。
這三年來言路廣開就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關於這一點,孫北吉和張守中兩人顯然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譬如說,先前陳翊琮聽說徽州的某地有一位專司農事的老先生,在如何避蟲害上頗有研究,聲名遠傳。
他聽後便想請這位老先生到京裡來口述經驗,好留下農書,以作推廣。
工部尚書事先預警,說這位老先生的家眷曾在建熙早年間捲入冤案,再加上他為人孤傲,先前平京的幾位侯爺曾經重金請過幾次,他都以“山野之人,見不得什麼平京貴人”這類理由拒絕入京。
陳翊琮毫不介懷,以工部的名義接連請了這位老人家兩次——工部尚書遵照聖命,寫了兩封熱情洋溢的邀請函,在陳翊琮過目之後便發向徽州。
然而,老先生兩次都稱病沒有來,第二次還回信諷刺,說聽聞建熙帝遇事喜歡問鬼神,感覺也是蠻厲害的,不如你們工部也燒個龜殼看看。
這封回信最終被送到了陳翊琮的桌案前,眾人望著皇帝無喜無怒的臉色,一時間噤若寒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