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轟轟烈烈的入城儀式結束,一般眾臣自行散去,這是慣例。楊侗出征是歸來當天是不會處理政務的,若非必要,眾臣自也不會在這一天打擾。
不過今天打破了以住的慣例,楊恭仁等一干重臣一路跟到楊侗居住的秦王府。楊侗以為他們有要事稟報,便帶著一群人到了王府正殿。
眾人坐定。
楊恭仁道:“聖上,洛陽位居天下之中,把國都建於國土之心,有利於對四方的管控,從政治、軍事上形成對天下的有效控制,四方天下若一處有變,身在天下之心洛陽的帝王都能及時應對,顯示出帝王至高無上的尊嚴;還便於政令迅速通達,地方朝覷和交納貢賦,體現帝業不偏安的積極奮進精神、不偏袒一方的公正精神。”
“秦漢建都關中,閉關四以自衛是一回事,但如果沒有八百里秦川產生的糧食優先保障,也無法立足。到了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期間,天下戰亂頻繁,作為關中農業命脈的鄭國渠、白渠的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又因河床下切等因素,灌溉面積減少四分之三,嚴重時甚至減少十分之九,導致產量急劇下降,使關中糧食供應發生困難,不得不嚴重仰賴槽運來的東關糧食。到我大隋滅陳統一天下後,‘地狹人繁’的關中糧食,已遠不能滿足數目龐大的中樞官吏、駐軍和眾多入京安居的人口需要,供應極端困難,東南糧食可以轉輸至洛陽,但轉輸至大興得改用陸路繞過三門峽天險,既運量有限,又耗費耗時,到了大興,一斗米價格飛漲十多二十倍,得不償失。平時尚能勉強滿足供給,一遇災荒,連官員吃飯都成問題,如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人飢,文帝只得親率關中官員和百姓就食於洛陽,到富庶的關東經濟區的洛陽解決吃的問題,這訊息到了西域都成了笑柄,突厥甚至笑稱文帝為‘逐糧天子’。這還是和平年代,但若戰事一起,關東為敵方管制,將無一顆關東之糧能進關中,我軍佔據幷州,把控黃河之後,偽唐再無關東之糧便是最好的例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