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本森提出的戰略絕對不是最好的,但是絕對是協約國高層都可以接受的,無論是傑里科還是馬吉芬他們過於激進的戰略就有點像猛藥,可以較快的解決問題,但是同時也會導致傷口在某一段時間內急劇惡化。協約國高層不得不承擔著巨大的民間壓力。馬吉芬最後的警告並沒有觸動威爾遜總統,戰爭再打兩年又如何?反正德國人已經打了三年了,既然德國願意繼續下去,美國人陪著你打兩年又如何?美國政府甚至願意讓英法德奧意五國好好的放放血,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至於最後一句血本無歸?威爾遜總統只不過笑笑而已。因為從國力上來講,此時的美國要遠超已經打了三年戰爭的同盟國!
美國人表示無所謂,英國人問題也不大,畢竟最依賴北大西洋運輸線的是英國,英國從殖民地調撥物資和兵員到最後都會集中在美國然後再走完這最後一段路程……(整個印度洋已經置於了同盟國的掌控之中,除了給協約國運輸的華夏商船可以在印度洋通行無阻之外,其它任何搭載協約國物資的商船都必須繞道太平洋,然後走大西洋。)整個北大西洋運輸線幾乎就是英國的生命線。而英國人又偏偏缺乏足夠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相對不太重要的北非,集中兵力守住交通線,同時英美兩國艦隊靠在一起又相互有了照應,在英國人看來自然更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